分析鲁迅

《颓败线的颤动》1925

  • 作家生平: 鲁迅(1881-1936):旧知识分子家庭,在日本留学(1903-1910),学者,五四反传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,翻译家,中国魂,
  • 文学艺术手法:寓言allegory/比喻metaphor/象征/symbol:超现实主义/surrealism;例子:
    • 柏拉图《共和国》中的山洞,比喻社会现实和认识论的局面性
    • 莎士比亚的《暴风雨》,比喻文明世界对未开化社会的势不两立
    • 奥维尔的《动物庄园》,比喻俄国革命所产生的专制主义
  • 具体内容和含意:
    • 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,母亲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,却遭到指责和唾弃,
    • 中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和人格分裂,知识分子的命运:被利用、被指责,
    • 中国传统养育了国人,却被改良派视为落后、愚昧,从而被抛弃,
    • 文明演变的虚伪:绝望/虚妄/失望,希望与娼妓,给人梦想,
    • 作者个人遭遇,骂保守派,培养了新一代革命知识分子,却遭到忘恩负义